會計是什麼?

會計就個人心得是判斷商業交易對企業的有形影響為開始,以分錄形式做成記錄,經過分類統計餘額後,最後成為報表(像開車的儀表版)給有需的人看。(當然有更好的定義,如商業會計法規定的「商業從事會計事項之辨認、衡量、記載、分類、彙總,及據以編製財務報表。」等等)

分錄為何要分借貸?借貸是我跟別人借的錢嗎?

而分錄形式的記錄,就會用到複式簿記的方式。複式簿記就個人心得是記錄會計項目的增減方向,或是交待一件事的因果關係。

會計項目的增減方向是用借方、貸方來表示。不過這借方、貸方很特別,他可以當成某會計項目的增加,但是在另外會計項目則被當成減少意思。如何判斷會計項目的增減方向,這就要由「會計恆等式」說起。

會計恆等式,就「資產=負債+權益」,也就是報表的資產負債表,即財務狀況(若以結果論來說,最後要呈現出財務狀況,所以在一開始記錄時就要財務狀況的方式記錄)。而報表就像開車「儀表版」,可以指示車內現在的狀況。

那我們最關心的經營成果「損益表」在哪裡呢?就在會計恆等式或資產負債表中「權益」,權益包含了本期損益。顧名思義,本期損益就是收入減支出後看是損失或收益。所以就把收入稱為「收益」,把支出當「費損」。因此我們把「資產、負債、權益、收益、費損」稱為會計要素,每一項的定義可以看「商業會計法」,而更進一步的從要素再細分會計項目則可看「商業會計處理準則」。

在會計恆等式中我們加入了借貸分別代表會計要素的增加與減少。因此我們假設資產的增加稱借方,所以他的減少稱為貸方;負債及權益的增加稱為貸方,他的減少稱為貸方。

那為何收益增加為貸方,費損為增加為借方呢?那是因為收益-費損=本期損益,而本期損益是權益項內的項目,權益本身增加為貸方,所以本期有利益則為貸方。那如何有利益?一定是收益大於費損,所以收益的增加為貸方。

所以會計分錄的借貸只是表示「會計項目的增加或減少」,不是我跟你借錢的「借」,也不是我貸款給你的「貸」。

以上純為個人心得供大家參考,如果有說明的不清楚或還有其他問題,歡迎留言指教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理群 的頭像
    理群

    呂理群的部落格

    理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